
售前咨询
400-075-1863
售后咨询
400-688-8750

蔬东坡微信公众号
集采统配不是一个陌生的词,是大势所趋,在学校阳光食材采购领域,它更成为守护学生餐食安全、规范采购流程的 “定心丸”。
学校食材采购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,过去部分学校分散采购时,常面临供应商资质难核验、食材溯源链条断、价格波动大且不透明等问题,既增加了管理风险,也难以保障 “舌尖上的安全”。而集采统配模式,不仅能通过批量采购降低成本,更能建立 “产地 – 配送 – 食堂” 全链条溯源系统,让每一份食材的来源、检测报告都可查可溯,完全契合 “阳光采购” 对透明、安全、合规的核心要求。
如今,这一模式已在多地中小学推广,各地国企民企纷纷入局。但在运营过程中,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,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运营难题,接下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,来为大家解答5个生鲜配送集采统配难题。
问题一:教育局因 “避免一家独大”,不让国企覆盖区内所有学校,仅允许作为配送方/平台方,利润仅 3-4 个点,无法覆盖平台建设、仓储、车辆投入成本,如何破局?
答:破局的关键是入局,优先以参与服务为切入点,明确“公益服务+合规身份”,寻求合理的利润空间。同时可以按品类或者片区,引入不同供应商分配份额。整合供应商资源,作为平台制定品控标准,通过标准管控来实现利润提升。
问题二:想通过订单农业 / 基地直采降本,但与政府 “比价、招标” 要求可能冲突;且直采可能越过民营供应商,打破本地生态,如何合规落地与过渡?
答:不建议直接采购,应聚焦标准与渠道管控,比如签订国企+基地+民营供应商的三方协议,由民营供应商代执行采购,国企负责监督标准与对接学校,既符合招标要求,又保护民营生态。
问题三:如何优化人力资源,实现人力上的如何降本增效?
答:以“业务规模”框定薪酬总额(如1亿营收对应多少人力成本),再拆分岗位编制、
制定“岗位任职资格”(如品控岗需具备食品检测证书)和“业绩考核指标”(如配送准时率、损耗率),达标留用、不达标淘汰。
问题四:学校渠道品类固定单一,工厂渠道需求批量大(如一次 1100 斤猪肉),供应商无法兼容怎么办?
答:本地供应商负责学校小批量、高频需求,保灵活(如临时补菜)供应商的选择范围可延伸至100-400公里范围,选择规模化供应商(如日宰1000头猪的大厂),满足工厂批量需求。
问题五:学校配送时间集中,比如都要求7点前,几十台车同时出发成本很高,如何优化?
客服前置沟通:与学校协商错峰收货,如A校6:30、B校7:00,尽量做到1台能覆盖多所学校,减少出车数量;
流程管控:装货环节按“配送顺序”备货,驾驶员培训为品控和客情管理员角色,如现场核对食材,减少学校对接时间,用监控记录交货过程,避免后期争议。